前9分钟聊天最后1分钟上厕所,同学,你的课间就是这样度过的吗?
遥想当年,每回下课铃响起,小编可都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的!每天上课最期待的就是下课那宝贵的10分钟了。听说现在还有半个小时左右的大课间时间,小编真是羡慕得不得了。
可是吧,小编了解到,很多学生课间还是选择“宅”在教室,有些是因为学生自己不愿意动弹,有些是学校空间条件所限……童鞋们,请问你们美好的课间时光都去哪了呢?
课与课之间的休息时间,大家习惯称之为“课间”,课间是为了让孩子们从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得到放松。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冲出教室玩耍锻炼,是学校里最生机勃勃的可爱风景。
但是在课间时间,如果你走进不同年级的学校,看到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场景:
小学:一进校园,到处都能听到孩子们的嬉笑声,学生三三两两结伴,玩得不亦乐乎。有几个不安分的孩子在教室和走廊里追逐打闹,被老师看到了免不了挨一顿批评。上课铃响了,学生们又赶紧往各自教室的方向跑。
中学:初中的孩子正值青春发育期,相对也比较闹腾。低年级的学生一到下课也都喜欢往外跑,课间的时候学生往外活动的也是比较多的。
高中:高中的校园“沉稳”了很多。操场上,有几个可能是下节课要上体育课的男生早早来到操场上打个篮球;校园的小道上,利用课间时间有“闲情逸致”赏花赏景的学生非常少;从班级的窗户里向里看,大部分学生都在自己座位上,前后左右讨论数学题、聊八卦……
(ps:上面的场景因小编受教育经历和所见所闻所限。小编当然知道,有些小学生因为校园太小只能宅在教室里~~)
有学生戏称,课间10分钟一般是 “前9分钟无聊,最后1分钟上厕所”,或是“前9分钟聊天,最后1分钟上厕所”。其实课间10分钟确实时间有限,老师稍微拖个小堂,5分钟没了,下节课班主任稍微早点来教室“视察”工作,5分钟又没了。(额,有点夸张哈)所以,能让学生有兴趣活动开来舒展筋骨的实在很难。
而且,学校的教学区和活动区相对分开,能够一下课就飞到操场、上课铃一响就飞回来的学生精力绝对棒棒哒。
难道,课间10分钟就只能待在教室然后上个厕所再顺便做个眼保健操吗?
来来来,先卖个关子,文末有小编为你整理的课间“万能包”。
首先,小编想澄清的是,课间十分钟真的真的作用那么大?
带9年级班主任的王老师说,自己班里的孩子课间的时候都喜欢待在教室里,“越是到高年级,学生越不愿意出去,本来也没几分钟,不上厕所的话都不愿意挪一下”。她也很发愁,“班上那么多孩子,天气冷了都把窗户关着,通风也不好,总在教室里对孩子身体也不好。”而且,初中生都正处发育期,活动活动总归是好的。所以,王老师跟记者说,她是一到课间就来教室“赶学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认为,儿童新陈代谢快,课间十分钟的安排就是满足他们的需求,只有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休息,才能使大脑始终保持在最佳运转状态。
“尤其是中小学男生,他们每天需要4次充分运动才能满足生长需求,比女生高很多。由于运动不足,大部分男生较难适应目前的学校生活,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不如女生专注与高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受团中央委托,在13所中学开展中学生校园游戏实验,结果发现,游戏之后,中学生心情更愉悦,上课更加专心。
所以,课间出来“放个风”还是相当有必要的。踢个毽子,做个小游戏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但是,有些学校的硬件条件直接制约了学生的课间活动。考虑安全因素,有些学校不得不减少学生的课间活动或者直接课间“零活动”。国外有调查指出,小学适度规模为平行班级不超过5个,中学不超过8个,一个学校五六百人比较合适。但是北京一些有口碑的小学,一个年级有8个班、10个班,每个班三四十人,一个学校有几千人。一下课,这几千人涌出教室,下楼都是巨大的安全挑战,更不要说去操场活动。加上时间紧张,更需要细致而完善的组织纪律安排。特别是一些市区学校,场地狭窄,操场根本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同时活动。
出于安全考虑,有些学校只能放弃比如单杠、双杠这类容易导致学生受伤的运动器械,也不再轻易组织学生大规模外出,春游秋游能免则免。另外,家长们也格外重视安全问题,很多家长在家里也常常教导孩子不要玩危险的游戏。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自己主动放弃了一些游戏。
雾霾、台风等天气情况都有可能成为课间活动的限制。天气情况不可控,最令人无奈。近几年,不止是北京市,其他省市的雾霾停课通知也是屡见不鲜。而且就算雾霾达不到停课的程度,学校也不希望孩子们在雾霾天气中活动。有研究表明,人在剧烈运动时的需氧量是平时的五倍左右。想着孩子们在浓浓的雾霾中打篮球,小编也是捏了一把汗。
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布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较传统课间操而言,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较丰富,活动项目以及组织形式更多样化,而且运动强度适当加大,更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当然,大课间活动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就是几个常见的问题。
内容枯燥:部分学校所谓的大课间活动实质上只是延长了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内容仍然单一,枯燥乏味。很多学校在原课间操基础上进行略微调整,长期以各类体操、跑操为主要内容。学生被动应付,肢体与精神分离,缺乏运动积极性,距离规范行为习惯或达到预期锻炼目标。
“劳民伤财”:为了在对外展示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或者在大课间的评比、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一些学校不惜花巨资聘请专门人士进行大课间的设计、排练,购置专门的器材。这样的大课间活动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反复演练,使学生、教师都感到疲倦。为了参加比赛和展示,甚至聘请专业摄制人员进行专业拍摄,更是增加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经济成本。这样花费巨资、耗费大量时间排练出来的大课间往往是大型化、形式化、表演化的活动。
“本末倒置”: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作用是舒展身体,调节缓解课堂学习和脑力劳动带来的身心疲劳,大课间体育活动应该以促使学生乐于参与、调节身心而不是为了展示实际效果。但是很多大课间偏离了这一初衷,本末倒置。不仅没有达到其应该有的目的,反而让一些孩子对大课间产生了厌烦和抵触情绪。
“形式主义”:由于大课间活动组织比较复杂,有时还需要全体老师参加,因此,实际上不少学校通常每周只安排一次这样的大课间活动,其他则是当有人参观或检查时才组织一次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日常内容与检查评比时相差甚远,这样并不算是坚持开展大课间,学生的健康状况也难以得到改善和提升。
这些大课间存在的问题,还是需要各个学校引起重视。
说了这么多小课间、大课间的问题,能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呢。
首先,因地制宜,班级游戏做起来。
有些学校因为场地限制,会把课间活动放在教室或走廊上。一些学校的活动场地实在有限,连全体学生做早操的空间都没有,学生就在走廊上或教室里做操。虽然条件有点“艰苦”,但是能活动活动也是不错的。也有些有心的老师会在教室里教学生做游戏,教学生课间“手指操”“健脑操”,也是棒棒哒。
高年级的学生,在课间的时候也要多出去走动走动,哪怕在走廊上站一会也是不错滴。
其次,学校要利用好大课间的时间,合理安排各年级活动,让大课间有效起来。其实除了跑操,学校还有其他好的选择哦。
五禽戏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原理,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鹤)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
安徽省芜湖市的体育老师将这套保健动作改成了适合孩子们操练的“小学版”。她说五禽戏动作简单,形态多变,既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强身健体。从虎扑到鹿奔,从熊运、熊晃到猿提、猿摘,直至做完最后的鸟伸、鸟飞的动作,再引气归元,整套“五禽戏”告一段落。孩子们随着音乐舒展身体,做得像模像样。
传统的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材料易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种类繁多,不受时间、场地、人数和儿童能力差异的限制。室内室外,动静搭配。
江苏省张家港市的老师们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以及游戏运动量的大小,把民间游戏分成了室外运动类和室内益智类两大类。室外运动类有跳房子、扔沙包、斗鸡、编花篮、跳皮筋等;室内益智类有挑花线、挑小棒、抓七子、摆五虎、石头剪刀布、点兵点将等,这样的分类很自然地把课间活动的场地以及人员进行了分隔和分配,促使课间活动能有针对性地兼顾室内室外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开展。
民间游戏还有材料廉价易得的优点,可以伴随着孩子们度过零散的课间时间,保证活动环节的自然过渡,优化了一日活动质量。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课间生活,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民间游戏自由、轻松的玩耍过程中,促进了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最后,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课间活动。
课间10分钟,因为各方面原因,有些学生自己不愿意走出教室;也因为场地限制、学生安全问题等等,课间活动难以开展。但是孩子天性喜动,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节课坐上40分钟如果还不起来动动,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学校校长、老师要重视和关注学生的课间10分钟和大课间活动,让学生下课时间动起来。安全问题可以做好防范措施,但不能因噎废食禁止学生课间活动。校园生活本应该是活泼有朝气的,您说是吗?
素材来源 | 人民日报、班主任杂志等
微信编辑 | 赵博涵
文章精选